近期,中遠海運集運一系列多式聯運班列密集首發,為中國貨物出海鋪就一條條高效、綠色、經濟的新通道,不僅成功打通了貿易堵點,更成為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紐帶。
昆明“鄭和號”續寫絲路新篇
“鄭和號”海公鐵國際多式聯運班列在昆明啟航,滿載云南蔬菜、化肥等特色商品,沿南向通道聯通南亞東南亞。航線經中老鐵路至老撾萬象后分三線,一是換乘泰國鐵路,通過鐵鐵聯運到達泰國北標府;二是接駁公路駛至泰國林查班港,通過海運到達新加坡;三是接駁公路至泰國拉廊港,通過海運抵達緬甸仰光港,再繼續航行至孟加拉國吉大港。其中昆明至孟加拉國吉大港新線路僅需18天,較傳統路線提速超50%,為“云品出海”開辟高效路徑。
大灣區“鐵海聯運”綠色高效出海
一批電器產品從佛山啟程,經深圳鹽田港銜接遠洋船直抵美西港口,以“鐵路+海運”模式降低碳排放,踐行“雙碳”目標。依托“鐵無憂”保艙、保柜、保時效服務,運輸時效縮短3-5天,全程動態可查,為大灣區制造注入出海動力。
廣州跨境電商專列
“呼和浩特-天津”鐵路班列首發,滿載味精、高嶺土等貨物直達天津新港,采用“一單制”運輸模式,實現“一次委托、一單到底、一箱到底、一站結算”,時效縮短3天、成本降低10%;構建“廠-站-港-船”高效鏈路,助內蒙古特產快速對接南方市場。
黃石專列聯通長三角
“黃石—寧波舟山港”海鐵聯運專列首發,該班列裝載了元明粉、水泥包裝袋、牛磺酸原料、汽車輪轂等本地“明星產品”,3天后抵港轉海運至全球多地。作為一條實現黃石和長三角區域之間互聯互通的海鐵通道,其為企業降低30%物流成本,較傳統江海聯運節省3-5天運輸時間,激活鄂東物流活力。
這些班列的背后,是中遠海運集運“鐵海聯運”“一單制”等模式的落地和供應鏈通道網絡對產業鏈的精準賦能,將中國供應鏈與全球市場深度對接。未來,隨著更多通道打通、模式迭代,中遠海運將以更高效、更綠色、更智能的姿態為全球貿易注入持續動能,讓“中國制造”與世界市場的聯結愈發緊密。